Search

•育兒喃喃•
《爭吵了 讓孩子自己處理?!》

太多文章都在教大人如何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•育兒喃喃•
《爭吵了 讓孩子自己處理?!》

太多文章都在教大人如何這類的相關議題,
但是在我們家卻不適用,(每個事件狀況不同)
所以這篇更不是在教要怎麼做

關於這一項課題,其實從去年就開始了,大概至目前也有半年的時間

角色:
Pomi與B的相處,大概一直都是「非和平」的狀態,他們的年紀相差7個月(目前Pomi2.3歲 B則2.10歲)

狀況:
1、從我們夫妻兩一路觀察下來,B只要看到Pomi正拿著或是正玩著的物品,就會直接很用力的搶奪、甚至是直接推倒正在滑車的Pomi

2、B會在自己認為沒有其他人看到之下,拍Pomi頭,或是踢她

3、因為上述狀況,Pomi表示不願和對方一起玩,也不再找對方玩

4、Pomi會直接與對方表示不要碰她,甚至是尖叫,嚴重則大哭

補充:B有位哥哥,凡事都要哥哥禮讓;在外的親子課或是活動,與其他孩童零互動,卻會有肢體上(非善意)行為,也曾經在教室怒吼過老師⋯⋯

我們的處理:
一開始沒有任何處理,只是觀察著,後來引導Pomi可以選擇直接離開現場,請大人協助,但是幾乎天天晚上時間都在上演,也加上對方的父母沒有任何的實際引導,於是越演越烈

起先Pomi會在遇到與B差不多的孩子時,出現攻擊行為,後來演變成看到B,直接先攻擊對方

我們與Pomi的對話
:妳想要與B一起玩嗎
: 不要, B會打我 痛痛
:妳不喜歡他這樣對妳是嗎
:嗯 不要
:爸爸(媽媽)知道了

與對方家庭未有共識,也加上問題沒有好轉,我們直接採取避開碰面,也就是說乾脆都不要碰面(剛好也沒有非得碰面的需求)

大多數人會認為孩子之間的紛爭就讓孩子自己處理,但我們卻不認同這樣的話,原因是,讓孩子自己處理,是需要看孩子的年齡與其他狀態或是其他條件

學齡前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,不論好壞,全都會吸收,假如沒有正向引導之下,事情的發展也很難想像是否會有其他負向所產生

原先其實很困惑這樣的方式對不對,但在前陣子線上聽 #羅寶鴻老師的教養議題時,原來這樣的案例,是可以採取避免見面的方式

這項議題,還真的是困擾許久,尤其是當遇到不一樣教養理念時,又有些狀況產生,很多時候,真的是與解決完全談不上邊

這樣的事件,也讓我想起這麼一段話:世界上只有三件事,自己的事、別人的事、老天爺的事。

Pomi的部分,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事
B的行為與他父母的教養,則是別人的事

對於長達半年的這個狀況,避免孩子模仿負向行為,我們能做的,目前就是先避開兩人碰面甚至是獨處

🌾他人的事或是上天的事,我們無法控制,但可以決定屬於自己的事

圖片來自 https://reurl.cc/9ZyZoV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育兒的路上,既不容易,卻又豐盈迷人 曲折蜿蜒,我們一起相互鼓勵,一起長大。 斜槓 兒童初階瑜珈國際師資認證 MamiBuy駐站部落客 泛亞國際-iPan屋合作
View all posts